- 罗以生;吕平毓;陈虎;
通过对长江重庆主城区段2003-2010年朱沱、铜罐驿、寸滩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悬浮泥沙含量与重金属污染物Pb、Cd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断面的泥沙含量变化与重金属浓度整体变化趋势相近,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清样的浓度变化没有浑样明显,整体趋势变化平缓,呈逐年降低趋势。过滤清样的重金属浓度远远低于全沙浑样的浓度,泥沙是影响地表水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
2012年04期 v.34;No.199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48 ] - 向可翠;雷振宇;幸治国;邓春光;任虹;
该文研究了长寿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平水期和枯水期的尾水排放对三峡水库的水质影响,结果表明,在平水期,水流状态更不利于污染物的输移,使其污染带范围大于枯水期的污染带范围;平水期,TP因入流背景浓度已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能形成700m的超标(Ⅲ类)污染带,CODMn、NH4-N虽能形成超背景污染带,但不会超出Ⅲ类水质标准;枯水期NH4-N在排污口汇流Ⅰ断面附近出现了长约50m,宽约50m的超标(Ⅲ类)污染带,CODMn、TP在超背景污染带内的浓度仍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2012年04期 v.34;No.199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40 ] - 张朝;罗以生;吕平毓;
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寸滩2003-2010年的水质进行模拟时发现,对有些污染物的模拟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采用改进后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寸滩水质再次进行模拟,通过前后误差分析、对比,发现模拟精度有明显提高。因此,利用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寸滩2011-2015年的水质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OD5和TP浓度有逐渐下降趋势,且水质较好,CODMn和NH3-N水质较好,但有缓慢增加趋势,总氮污染严重,且污染有加重趋势。新陈代谢模型值得广泛使用,但在污染因子的选取上应考虑数据系列值的大小。
2012年04期 v.34;No.199 11-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304 ] - 何熙;蔡叶茂;刘志祥;
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库区汞的"水库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消落带土壤作为汞污染的源与汇,对库区环境有重要影响。该文就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2012年04期 v.34;No.19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87 ] - 王庆珍;邢海娟;钱觉时;
分析了重庆辖区内库区农村公路现状和后三峡工程建设对农村公路的要求,提出三峡库区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观点,工业固体废弃物修筑农村公路、碾压混凝土、弹石路面、薄层沥青表处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适合库区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对低成本生态修筑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在库区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给予资金、税收和政策支持,以及技改上增加投入等建议。
2012年04期 v.34;No.19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92 ]
- 李秀庆;谢占川;侯恩卿;杨娜;李小玲;杨林;
在确定评价空间的基础上,以水质标准中的Ⅰ级水质作为n维空间的基本点或参照点,结合权重计算每个待评单元以及水质标准中其他各级水质与"原点"的加权欧式距离,将待评断面划分为不同的水质级别,从而建立适合水质综合评价的加权欧式距离综合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湟水河流域各断面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简单,效果良好,符合实际,为水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2012年04期 v.34;No.199 33-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306 ] - 吴雷;
根据2012年1月1日至2月29日在同一个监测点取得的PM2.5和PM10监测数据,测算2011年克拉玛依市PM2.5含量,重新评价克拉玛依市2011年空气环境质量。结果表明,PM2.5浓度和PM10浓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引入PM2.5作为评价指标后,克拉玛依市空气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明显下降。
2012年04期 v.34;No.199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4 ] - 康新立;
矿山资源的开发是地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规模的矿山资源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土地、水、生物资源等生态环境问题。该文在对运城市煤矿开采企业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切实加强运城市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制订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2年04期 v.34;No.199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16 ] - 周聿泓;
环境在线监控平台是由视频监控系统、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组成。系统集成后可以实现实时、直观、动态、可视化的监控。环境在线监控平台启用后,一旦发现污染事故,监控中心警报会立刻报警,监控中心马上调用污染源图像,环保部门能在最短时间内对污染源进行正确判断,给处置环境污染事故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依据。该文介绍了深圳环境在线监控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情况。
2012年04期 v.34;No.19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76 ] - 张佳兵;王嘉学;
生境破碎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的最根本原因,破碎生境的治理是势在必行的全球性难题。云南作为关乎5亿人口的生态屏障,生境破碎已严重削弱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如何持续推进生境破碎的治理,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又是云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绕避不开的难题。生态大通道的规划建设对生境破碎背景下的生态保护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实施可使生物有条件突破破碎带对其形成的包围圈,一方面有利于云南生态系统趋向于完整发展,有效发挥其"生态屏障"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升云南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层次与水平。
2012年04期 v.34;No.199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 杜玉玲;徐旭东;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电子技术的应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它们的存在很容易被忽视。该文用场强计算预测模型估算中远程地空通讯系统地面建设产生的场强,并评价其运行后对环境的影响。
2012年04期 v.34;No.199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8 ] - 梁永贤;廖汝娥;颜敏;刘宝章;
利用非稳态气象和空气质量模型系统CALPUFF,以珠江三角洲地区2009年污染源清单、气象观测资料和空气监测资料为基础,模拟深圳市局地污染源及周边地区污染源排放扩散行为,定量分析五类重点污染源对深圳市夏季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O2和PM10的浓度主要受深圳市本地重点污染源影响达80%左右,而SO2浓度受深圳本地重点污染源影响与周边城市重点污染源的影响相当;深圳市SO2浓度变化主要受生活面源、重点点源和电厂影响,NO2、PM10主要来自交通源和道路扬尘。
2012年04期 v.34;No.199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