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天威;任景明;陈凤先;刘小丽;王占朝;
中部地区是我国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中部地区当前和中长期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对推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分析入手,从资源环境视角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担的粮食生产安全、流域生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以下简称"三大安全")的重要战略任务,并以"三大安全"为主线,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当前的态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中部地区"三大安全"地位十分重要,而当前态势及未来挑战极为严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包括改变区域发展模式、优化国土开发秩序、设立生态环境战略性保护优先任务、完善区域体制机制等。
2015年06期 v.37;No.21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9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3 ] - 黄宇驰;王敏;沙晨燕;王贺亚;黄沈发;王卿;
中部地区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东西融合、南北对接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重点流域环境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数十年,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中原经济区水资源制约显著、部分河流断流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尽管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中部地区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情景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的中长期发展将加剧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导致生态空间受挤占,矿山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流域发展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将受到空前威胁。为了破解影响中部地区战略发展的生态安全制约,必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2015年06期 v.37;No.219 6-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1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4 ] - 苏敬华;王敏;王卿;鄢忠纯;沙晨燕;黄沈发;白杨;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案例,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和情景模拟技术,采用风险源识别、受体分析、风险表征和风险管理框架,对其中长期区域开发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辨识了城镇扩张、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4个方面作为其中长期区域开发的生态风险源,模拟了效率优先和经济优先两种情景下,生态风险源的中长期变化过程及其对风险受体的作用,评估了其生态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中长期开发的生态风险存在极大的空间差异性,对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区域的风险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06期 v.37;No.219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36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166 ] - 刘小丽;任景明;李天威;
中原经济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成为区域水资源供给主体。目前,水资源开发已远超安全警戒线,地下水超采严重。伴随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城镇生活用水量及生活点源排放将继续增长,加之耗水型产业比重过大、城镇化发展快速但质量偏低、用水效率偏低、水污染处理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必然会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存在缺水向生态和农业系统用水转嫁,河流断流、地下水漏斗加剧等生态风险。为缓解该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应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提升用水效率,优化用水结构,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增长,逐步降低生活、生产用水,补偿被挤占的生态用水。
2015年06期 v.37;No.21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7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9 ] - 邹广迅;李小敏;史聆聆;李萌;赵帅;
中原经济区对于煤炭资源的利用正逐步向煤化工转型,形成煤电-焦化-煤化工的产业体系。但新形势下各地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产业政策之间的矛盾已凸显。煤化工产业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特征,使其挤占生活、生态和农业用水,加剧资源环境超载。从大气环境、水资源、煤炭资源等方面出发,对中原经济区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进行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煤化工产业所在地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域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空间管控原则。
2015年06期 v.37;No.21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37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0 ]
- 王刚;吴成志;
随着我国大多城市从煤烟型污染为主转向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污染物共存,二次污染越来越严重,单纯地控制一次颗粒物的排放有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现行大气环评导则推荐的法规预测模式适合模拟一次污染物的传输及扩散,难以处理复杂的化学转化过程。结合美国环保署许可申请中有关PM_(2.5)模拟的指南,提出我国下一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一次及二次PM_(2.5)的评估方法建议。对于一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采用有简单化学机制的CALPUFF模式进行预测;对于极少数污染源排放量非常大的项目,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选用CMAQ等第三代光化学模式进行预测。
2015年06期 v.37;No.219 48-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5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75 ] - 付鹏;潘峰;莫欣岳;段超越;仝纪龙;
炼油企业污水处理装置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污染一直是企业、环保部门及周围公众关注的重点,因此,该类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也是环评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兰州某石化公司炼油污水处理装置项目为例,在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相关参数及气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AERMOD模式计算恶臭污染物在复杂地形下的卫生防护距离为1400 m,简单地形条件下为800 m,并与《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 3093—1999)给出的900 m、《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 8195—2011)给出的1 200 m进行对比,确定采用1 400 m作为该项目的卫生防护距离进行管理。
2015年06期 v.37;No.219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67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96 ] - 宋华丰;刘颐婷;徐君妃;潘华;
针对不同高度污染源,研究地表参数对污染物最大小时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当粗糙度增加时,距低架源350 m外最大小时浓度先降低后增加;距中等高度源350 m外最大小时浓度先增加后降低;高架污染源最大小时浓度逐渐降低。(2)当反照率增加时,距低架源300 m外最大小时浓度保持不变;距中等高度源300 m外最大小时浓度先增大再减少最后保持不变;距高架源150~450 m最大小时浓度逐渐增加,其他范围内保持不变。(3)当波文比增加时,在邻近低中高度污染源区域,最大小时浓度逐渐减小,其他范围保持不变;高架源最大小时浓度保持不变。
2015年06期 v.37;No.219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4 ] |[引用频次:10 ] |[下载次数:185 ]
- 周志恩;方维凯;陈敏;罗倩;王晓宸;陈刚才;
中国是继美国、加拿大后第三个对页岩气进行开发利用的国家。但是,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问题突出,主要集中在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水资源、水力压裂水污染风险、页岩气泄漏风险等方面。目前,我国页岩气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在污染因子选择及其量化分析上缺少较明确的指导。本文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经验,对页岩气开发需要注意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补充的内容,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2015年06期 v.37;No.219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9 ] |[引用频次:21 ] |[下载次数:453 ] - 谭茜;宋福忠;张代钧;卢培利;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新兴非常规能源,目前已成为全球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由于页岩气储层具有渗透率低等特点,需要通过水力体积压裂技术增加页岩地层的透气性才能进行有效开发。然而,水力压裂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地下水环境污染。本文借鉴美国相关经验,提出了我国页岩气开发水力压裂的环境监管对策:基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建井评估和压裂备案管理;实施压裂液组分公开;加强对深井灌注活动的管理并鼓励废水回用;对井漏及其可能影响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跟踪监测。
2015年06期 v.37;No.219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02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08 ] - 闫力源;卢培利;张虹;张代钧;寇双伍;彭淑婵;毛媛媛;
随着我国尤其是重庆市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其带来的生态问题逐步受到关注。根据重庆地区页岩气资源分布的相关信息,通过RO和GIS技术,绘制重庆页岩气资源潜在开发区的相关图件,分析页岩气潜在开发区与重庆功能区划的关系;通过GIS叠图和理论分析,识别出页岩气资源潜在开发区内特殊生态功能区以及生境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土壤侵蚀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的分布,分析了潜在影响,提出了防护措施和建议,为重庆市后续页岩气勘探开发布局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2015年06期 v.37;No.21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9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4 ] - 韩明爽;李钢;唐菲;王珏;
针对目前环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工作中存在的调查数量随意性、调查结果可信程度的不确定性等问题,通过对现阶段典型公众参与调查问卷结构进行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样本分布特性等问题进行讨论,将统计学中关于样本数量确定的方法引入环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样本数量的确定中,并给出了相应的确定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提高环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2015年06期 v.37;No.219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09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655 ] - 刘妍月;李军成;
针对大气中PM_(2.5)浓度的空间表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反比加权法的克里金插值模型进行PM_(2.5)浓度空间表征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各浓度监测站点公布的PM_(2.5)浓度卖时数据以及谷歌地球、百度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建立能够表征整个城市PM_(2.5)浓度的空间连续曲面,从而获得整个城市各个角落的PM_(2.5)污染情况。实例表明,基于距离反比加权法的克里金插值模型是一种有效的PM_(2.5)浓度空间表征方法,从而为大气中PM_(2.5)污染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2015年06期 v.37;No.219 84-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32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57 ] - 陈学;郭洪涛;雷波;王业春;
河流健康评价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评价理论和方法日益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在不断完善清晰河流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河流健康评价指标日趋多样和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更趋于复杂化。针对重庆市濑溪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濑溪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体系,该体系由5个准则层和21个指标层构成。可用于濑溪河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为濑溪河流域的生态健康诊断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2015年06期 v.37;No.219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90 ]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298 ] - 柯起龙;
为了研究电吸附水处理技术(EST)对污水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利用电吸附水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中悬浮物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电吸附水处理系统对悬浮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中的规定标准;电吸附处理系统对悬浮物的去除率达到74.07%,而电吸附模块本身对悬浮物去除率仅为14.29%,氯离子、进水中悬浮物的浓度以及进水中的硬度值均对电吸附技术处理悬浮物的效率没有影响。因此,电吸附水处理技术可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进行广泛应用。
2015年06期 v.37;No.219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6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67 ]
-
<正>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公司),其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司是集流域和区域规划,工程勘察、设计、科研、咨询、监理及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业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持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工程监理等10多个国家最高等级资质证书,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百强之列,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商务部指定援外工程勘察设计委托单位。
2015年06期 v.37;No.21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正>《环境监控与预警》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主管、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江苏省环境监测协会共同协办的期刊。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2-18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6732。本刊致力于传播和推广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聚焦环境前沿科技,介绍国内外环境监测、环境预警、环境信息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跟踪国家及地方的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的变化。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环境
2015年06期 v.37;No.219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4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
<正>~~
2015年06期 v.37;No.219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 ] <正>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评审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是经省编办批准、隶属于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的社会公益一类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性、辅助性工作,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培训与咨询。巾心每年完成的环评技术评估项目均在200项以上,涉及化工石化医药、冶金矿山、纺织化纤、交通运输、社会区域等数十个行业;同时,加强对环评持证单位的日常考核,并先后主办、承办了20余期各类环评技术培训班,极大提升了环评持证单位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2015年06期 v.37;No.219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正>《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于2013年9月正式创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2015年06期 v.37;No.219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下载本期数据